健康常识
疏经通脉脏腑调理术:何为“五液”?五液的临床病理表现与辨证
疏经通脉脏腑调理术:“五液”属于中医的概念,即指:“汗、涕、泪、涎、唾”,是人体内的五种体内液体。
疏经通脉脏腑调理术:我们先说“汗”。由于心主血,血汗同源,心为阳脏,“阳加于阴则为汗”,因而,有“汗为心之液”一说。在病理上,如果出汗过多,容易耗伤心血,就会表现为心悸、心慌。如果阳气熏蒸津液出皮毛而为汗,汗多不仅要伤津耗液,也会耗伤心气,如大汗淋漓不止,就有可能引发亡阳的病变,这就是常说的“气随液脱”。在临床上,因心气不足或心血不足可以引起病理性汗出,如果出现胸闷、胸痛、气短、汗出等症状也可能是心绞痛发作。
来说“涕”。涕出于鼻,鼻为肺窍,故“涕为肺液”。肺司呼吸,鼻为气之通路,肺和则气道通畅且能辨五味,如果肺发生病变,则涕也会异常,所以可以从涕的改变作为肺病辩证的根据之一。比如,清涕为肺寒;浊涕为肺热;无涕为肺燥。
再说“泪”。泪出于目,目为肝之窍,故“泪为肝液”。泪有滋润眼目,使之濡而不干涩,并能经常冲洗异物,维护眼睛内洁净的功能。如果发生病变,泪的分泌就会出现异常。如肝阴虚,津液不足,泪无所化,两目就会因失养而干涩;肝经感受风邪,则迎风流泪而两目作痒;如肝经湿热,热泪胶黏,则两目畏光作痛。这些对于临床辩证与诊断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还有一点,久视伤血,可以引起视物模糊,就是因为长时间注视伤及肝血的缘故。
再说“唾”。“唾为肾之液”,为肾所主。正常情况下,唾液有滑润口腔,湿润食物及清洁口腔等功能。如果发生病变时,肾会发生异常,如肝肾阴虚,唾无所化,则感口干舌干,入夜尤甚。唾为肾之精气所化,要吞咽下去,绝不可随便吐出,否则久必伤肾。养生学上就有舌抵上颚,让津液产生,然后吞咽下去以达到健脾补肾的效果。
还有“涎”。涎出于口,口为脾之窍,因而,有“涎为脾之液”之说。涎常会与唾合成涎唾或唾液。因脾开窍于口,胃与脾相互协作,脾胃功能正常,水湿得以运化,则津液充足而口中和,不燥不淡,食则能辨五味。如果脾胃虚寒,水液不化,冷涎上逆,则口淡乏味,泛恶涎多;如果胃火炽热,热灼津伤则口燥涎少;心脾两虚,气虚血瘀引起的中风,气虚不摄,则口角流涎;脾健胃强的人,遇见美食往往口中涎多。
此外,五脏所主五液,是津液注于外窍而致,肾主水,故五液皆与肾有关。比如,阴虚内热的盗汗,就是肾阴不足,不能平和心火引起的。“五脏之伤,久必及肾”,在临床上,可以通过五液各自病理变化,来分析判断本脏的病变,作为肾病辩证的参考。
五液皆为五脏精气所化生,所以五液的变化,就能显现出五脏的病理变化,通过五液的变化去判定五脏的病理变化,正体现了中医“司外揣内,见微知著”诊疗方法。
【疏经通脉脏腑调理术】拥有十大经典手法,以纯天然轻柔手法,以脊柱、督脉、膀胱经为总纲,可快速提升人体阳气,调节阴阳失衡;排除体内寒湿瘀堵等毒素;疏通全身经络气血,增强免疫力;使气血运行平和,使身心舒畅;并激活脏腑器官功能,恢复人体自我修复力,达到防病健体之目的。
此技术结合道家修炼方法、五禽戏、八段锦、易筋经、坐忘、吐纳等功法,集心法、技法、理术于一体,是一套全面的以调理带动自我修炼,调理与功法于一体的技术,调理别人的时候,对操作者也是一个修炼和放松的过程,调人不伤己,调人又调己。
疏经通脉脏腑调理术:如有问题需要咨询,请联系:166~5176~4085(通/徽/信)